转自:微信公众号“微新蒲”——《新蒲之“念”》部分节段(全媒体记者:葛丹丹)2025-5-411:30
大学城也是一座城市很亮眼的一角。近年来,遵义大学城已成为众多学子和游客的打卡地,无论是校园周边的特色小吃,还是街边音乐会,亦或是梧桐成荫的校园路,处处都让人放慢脚步。大学城成为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活力与浪漫的地方,这里有独属于同学们的“乌托邦”。
遵义大学城是遵义市委、市政府拓展新区、促进遵义高等教育大发展、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和打造遵义教育名片的重大举措,2009年正式启动规划建设。遵义医科大学(原遵义医学院)是第一所搬迁到遵义大学城的高校。

遵义医科大学新蒲校区建设是学校抢抓贵州教育发展新机遇做出的重大抉择,是根据国家和贵州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实施的建设项目。
2010年4月,根据全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召开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决定在新蒲大学城园区建设新校区;
2011年3月,学校成立新蒲校区建设领导小组,启动新蒲校区建设工作;
2011年12月15日,遵义医学院新蒲校区奠基仪式举行,标志着新蒲校区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2013年10月13日,学校2013级新生报到入住新蒲新校区;
......
“遵义医科大学新蒲校区建设分为两个组团。”遵义医科大学档案馆馆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付延功向我介绍着新蒲校区的变化。2012年6月25日,新蒲校区第一栋单体建筑(综合实验大楼)正式开工建设;2013年9月底,一组团一期工程综合实验大楼、风雨操场及室外体育设施、公共教学楼、1至3号实验楼、1至4号学生公寓、1号学生食堂、北大门等工程相继竣工交付使用,实现了新蒲校区2013年10月份新生入住的目标任务。
“那时交通没有现在便利,学校每天早中晚都会安排专车往返于大连路老校区和新蒲校区接送师生员工。周边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入夜后校园外一片漆黑,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学校实行了严格的出入管理。”付延功说,迁入新蒲校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办学条件和周边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近年来,学校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医疗水平、社会服务、招生规模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如今,占地1000多亩的新蒲校区环境优美,其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在2017年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2018年12月27日,遵义医学院正式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2020年,遵义医科大学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目标。2021年,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形成了贯通本硕博的人才培养体系。
(信息来源:微信公众号“微新蒲”——《新蒲之“念”》部分节段,编辑:郭妍妍,一审:周洪波、二审:邹泽林、三审:付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