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

学校主页

信息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告 >> 正文

激情燃烧在三线丨生于东南 奋斗黔边

来源: 贵州日报报刊社   发布时间:2024-10-29  点击:[]

转自:贵州日报报刊社 (本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镇华 谢佳杰)2024-7-30 09:05:26

 

在位于遵义市大连路的遵义医科大附属医院的无名后山上,有一座1984年设立的小小的纪念碑。

纪念碑的主人,名叫陈荣殿。一位生于福建,奋斗于黔边的医者。

陈荣殿先生和贵州结缘,是因为三线建设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陈荣殿是我国著名外科学家,1942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1945年在美国波士顿麻省总医院进修麻醉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历任中央医院外科住院总医师、厦门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大连医学院外科副教授、教授。”遵义医科大校史馆馆长付延功告诉记者,“1969年三线建设时期,大连医学院整体南迁到遵义,陈荣殿来到贵州,先后历任遵义医学院副院长、院长。”

这是一位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富有强烈使命感和献身精神的知识分子。据介绍,在1982年,大连医学院重建,遵义医学院绝大多数的教职员工申请调回了当时生活条件远好于遵义的大连。关键时刻,陈荣殿先生等人站了出来,他们多方奔走,团结了一批骨干,为了遵义医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留了下来,矢志扎根于遵义,为贵州人民服务。“陈荣殿教授病逝后,遵义医学院遵照他的遗愿,将其遗体在病理解剖过程拍制为电视录像教学片,部分遗体制作为示教标本,至今存放于遵义医科大生命科学馆内。其余遗体火化后分别撒于贵州高原和东海之滨。”付延功说。

据悉,陈荣殿教授是国内最早进行脾、肾静脉吻合手术治疗脉高压的专家之一,以“一把刀”闻名全国。他发明的分流术用侧壁血管吻合含钳,受到国内同行赞许。他的“毕氏Ⅱ式空肠近端对大弯的胃空肠吻合术”这一成果是他对外科学的重要贡献,相关论文被高等学校教科书引用。他先后参与《外科学》《新急腹症学》等专著和教科书的编纂。

陈荣殿教授常说:“人民给我的本事,要舍得花在人民身上”。他的生命定格在了遵义,但严谨治学之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品,至今令人不尽感念。

南北情之系,血脉相依,割裂不断。山与海之恋,一曲缠绵,悠扬雄浑。据遵义医学院校史记录,有的老教授已经回调到大连了,但因为割舍不了对遵义医学院牵肠挂肚的那份深情,又选择了返回遵义。如余志豪、李名扬、华有德、崔瑞平、朱青等教授,他们将余生,奉献给了贵州这个第二故乡。

三线建设时期,像陈荣殿先生等,从全国相对发达地区来到贵州山区的人很多,那段历史中“平凡英雄”的人性光辉,总在夜空中熠熠生辉。

正如陈荣殿先生的师友、学生们对他的评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缺憾,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担当,为了理想信念而前行的人,永远值得人们敬重、缅怀。

(信息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编辑:郭妍妍,一审:周洪波、二审:鞠继军、三审:付延功)

下一条:火红的年代 | 《辽宁卫视》《学习强国》等报道我校三线南迁历史

关闭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学府西路6号   联系电话:0851-28640920   版权所有©遵义医科大学档案馆   黔ICP备06003261号-2   贵公网安备 52030002001152号